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:为爱“减负” 为幸福加分

发布时间:2024-08-09 19:48:50 作者:办公室 阅读量:592

2021年4月,民政部推出第一批15家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。这些实验区在破除婚俗陋习、倡导文明婚俗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,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板。9月,民政部持续发力,确定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等17个单位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,进一步扩大婚俗改革试点覆盖面,推动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。


以点带面  破旧立新有章法

婚姻是家庭的纽带,婚姻家庭和谐事关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。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的政策措施,为全社会婚姻家庭和谐幸福保驾护航。

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“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,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,对婚丧陋习、天价彩礼、孝道式微、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”。

2019年6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要全面推行移风易俗,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、高额彩礼、铺张浪费、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。

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“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,弘扬公序良俗,培育文明乡风”。

2020年5月,民政部公布《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强调要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,促进婚姻幸福、家庭和谐,开展对天价彩礼、铺张浪费、低俗婚闹、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。

2020年9月,民政部、全国妇联印发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强调探索开展婚前辅导,探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,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,组织举办集体婚礼。

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“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,推广积分制、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等做法,加大高价彩礼、人情攀比、厚葬薄养、铺张浪费、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,推动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”。

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》,明确要推进移风易俗,破除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。

2021年7月公布的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》,强调要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,构建新型婚育文化。

据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介绍,民政部立足部门职责,部署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,通过“以点带面”的形式,指导各地区综合运用创新结婚颁证服务,开展婚姻家庭辅导,将婚俗改革纳入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等多种有力举措,助力婚姻家庭和谐幸福。

为爱“减负”  移风易俗惠民生

在河北省河间市有着这样一股“零彩礼”的清流。河间市兴村乡大庄村石静出嫁,不仅没要男方彩礼,而且主动提出取消摆席请客,不收乡亲礼钱。提起“零彩礼”出嫁,石静说:“我看中的是人,不是钱。很多人都认为彩礼要得越多,越显示男方对女方的尊重。我觉得两个人结婚,不应该在乎这些外在的形式,更没必要为难父母。”

作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之一,河间市不断创新思维方式,突出服务特色,通过邀请当地有影响力人士为“零彩礼”“低彩礼”新人颁发结婚证、举办集体婚礼等方式,倡导文明简约的新式婚礼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2020年,河间市办理结婚登记的3860对新人中,有149对实现了“零彩礼”,其余全部实现了“低彩礼”。

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在举办公益单身交友活动的同时,宣传文明婚俗新风,邀请参加活动的年轻人在文明婚俗新风倡议书上签名,并承诺厉行节约、杜绝天价彩礼、豪华婚宴。

在遏制天价彩礼、铺张浪费等方面,一些地方则明确限定了人情礼金和酒宴的标准,减轻群众婚嫁负担。

湖南省澧县倡导节俭办婚宴,控制喜宴菜品数量、份量,杜绝舌尖上的浪费,规定单方举办婚宴不超过20桌,男女双方合办不超过30桌。

河南省宁陵县对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操办红白事划定“红线”,推行婚嫁彩礼“限高”倡导标准,从党员干部、教师、军人入手,倡导彩礼不超过3万元,随份子不高于100元。同时,将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纳入党员干部管理,县、乡、村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。

婚事新办  引领婚俗新风尚

用新式婚嫁礼仪一改大操大办的传统,让文明简约的新式婚礼成为新风尚,正在多个地区流行开来。

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创新婚登服务,面向广大婚姻当事人推出免费个性定制、主题定制“婚礼式颁证”服务,结婚颁证率达到80%。为强化婚姻登记的仪式感,青山区在今年“520”当天,将结婚登记现场设置在景色怡人的城中草原,为新人营造了别开生面的登记氛围。

广东省广州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,发布婚庆旅游产业十大“甜蜜榜单”、十佳婚庆旅游线路,探索“婚庆+旅游”的发展新模式。同时,在从化区建立广州婚庆产业园,探索打造婚姻登记中心、婚俗文化馆、浪漫步行街和婚俗婚庆服务平台。

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婚俗文化,各地区积极创新,促进婚俗礼仪与时俱进。

江苏省东台市西溪旅游文化景区董永七仙女主题文化园内,坐落着东台市婚姻登记处。新人登记领证后,常常换上汉服,在园内游览,体验穿越进“天仙配”时空的婚俗文化。每年“情人节”等特殊节日期间,东台市还将举办“汉代文化特色婚礼”“纪念婚礼”等婚俗文化活动。

重庆市大足区注重突出本土特色,围绕大足石刻“慈、善、孝、义、廉”优秀传统文化与“敬爱、和睦、孝善”婚姻家庭文化,打造“大足石刻博物馆、大足区婚俗文化展览馆、大足区婚恋主题一条街”婚姻家庭文化阵地。

婚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色。“新时代下的婚俗文化,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,婚俗文化会蕴含更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创新。”王金华表示。

婚姻辅导  为家庭幸福护航

在婚俗改革中,各地区将婚姻家庭辅导作为重要一环积极推进。怎样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,传承良好家风家教,各地区用行动给出答案。

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,整合法院、民政、妇联和街道力量,配置专职婚姻家庭辅导员,常态化开展婚前教育、情感辅导、纠纷调解、离婚疏导等服务。

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在每个社区设立邻里议事厅和评理说事点,制定离婚冷静期婚姻危机干预规范,构建婚恋纠纷解决机制。设立心理辅导室,为新人提供心理测试和新婚规划建议。同时,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,创新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方式。

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大厅,前来办理结婚手续的新人们正在进行婚前小测试。结婚登记先扫码答题,为新人上好“婚前第一课”,帮助新人在答题中感悟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和担当。“只要新人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,我们均予以登记,婚前答题是防患于未然,让新人在接受教育中慎思明辨,掌握经营婚姻家庭的技巧。”南岗区民政局局长赵晓春说。

除此之外,南岗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,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、婚姻家庭咨询师、社会工作师等,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和离婚调解服务工作。4年来,帮助2000多对欲离婚夫妻重归于好,调解成功率达60%左右。

吉林省永吉县线上线下齐发力,全力做好婚姻家庭辅导服务。建立婚姻家庭辅导社工室,实行“专业人员+志愿者”、“线上+线下”服务模式。定期开设婚姻咨询课程,与社会组织合作,推出线上讲座,将家庭美德教育、化解夫妻矛盾等系列讲座制成音频课程,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。

婚姻家庭辅导等创新举措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对对夫妻和一个个家庭。记者从民政部获悉,目前婚姻家庭辅导室在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覆盖率已达70.2%。根据《“十四五”民政事业发展规划》,“十四五”时期,覆盖率将达到80%。

自管自治  文明婚俗入人心

村(居)民议事会、人民调解委员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在婚俗改革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。

民政部指导各地区将反对天价彩礼、抵制铺张浪费作为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的重要内容,并充分发挥村(居)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,强化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的遵守和落实。

湖南省澧县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,让“婚事新办简办”成为村(居)民共识。目前,该县291个村(居)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并聘请德高望重的党员和乡贤担任理事会成员。村(居)民举办婚丧事宜必须先到理事会备案,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,理事会成员全程监督操办执行情况。据大堰垱镇九旺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介绍,过去办婚礼,往往要相互攀比着大操大办三四天,一场婚礼办下来要花一二十万元。现在,村民办红白喜事,事先要备案,提交申请书并签订承诺书,自觉、自愿地遵守村里的规章制度。

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,树立文明乡风民风。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依托婚姻家庭辅导室、乡贤(能人)工作室、村(居)红白理事会、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,开展婚俗“四不三拒”宣讲,引导群众“不讲排场、不摆阔、不攀比、不举债办婚事,拒绝天价彩礼、拒绝铺张浪费、拒绝低俗婚闹”,倡导红白事简办新办。

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深化居民自治,修订完善居民公约,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,引导居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约束,形成一股齐抓共管的凝聚力,推动婚俗改革向前发展。

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明确将反对滥办酒席、天价彩礼,提倡婚俗文明、婚事简办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。引导群众签订争做文明婚俗践行者的承诺书。提倡由红白理事会操办婚礼,统一标准、统一规格,不搭建彩棚,邻里间只祝贺、不随礼,不过度索要彩礼,不巧立名目索要其他礼金。

“从实践情况来看,婚俗改革工作得到各地积极响应,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。婚俗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,也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长期坚持、久久为功,也更需要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。我们相信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婚俗改革这项得民心、顺民意的民心工程一定能取得更多成效。”王金华说。

婚俗改革事关千家万户。随着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,越来越多的家庭树立了正确的婚姻价值取向,为爱“减负”,为幸福加分。如今,文明简约的婚俗新风在中华大地上渐成风尚。

来源:《中国民政》杂志

中国婚礼研究院

China Wedding Research Institute

中国婚俗、婚恋、婚礼、婚庆、婚姻研究机构

办公地址:北京市大兴区泰禾中央广场(中国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办公区)

邮箱:179743254@qq.com

坚定文化自信 担当文化使命

   我要留言  网站地图
Catfish(鲶鱼) CMS V 6.7.3